年底财务室灯火通明,老板一句“这钱要不回来了,赶紧做坏账处理”像一把刀悬在头顶。可核销流程合法吗?别慌,咱们把法条拆开揉碎聊。
1. 先证明“真收不回”
不是你说烂就烂,得有催收记录、对账单、律师函、法院终本裁定,最好还能附上对方破产公告。证据链越完整,税务越闭嘴。
2. 董事会点头
金额超净资产5%?上股东会。小笔的,董事会决议就行。记得把会议纪要、表决票留底,别等税务局敲门才翻箱倒柜。
3. 会计分录别写错
借:信用减值损失(或资产减值损失)
贷:坏账准备
真正核销时再把坏账准备冲应收账款,动作干净利落。
时效:债务到期满三年仍追不回,就可启动核销。别刚逾期两天就急吼吼销账,税务分分钟打回。
证据:没有法院终本裁定,至少得有公证催收。空口白牙说“对方跑路”可过不了关。
深圳一家做跨境电商的老板,去年把200万亚马逊死账直接冲销,结果税局抽查发现他只发过一次邮件催收,证据不足,补税加滞纳金60万。教训?催收动作要像连续剧,别一集就结局。
坏账处理不是魔术棒,合法核销=证据+程序+时间。把这三样攥紧,年底关账才能睡得香。